栏目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021-62533835
    联系人:之襄
    手机:15601818315,18964568235
    邮箱:[email protected]

苦铁道人梅知已--记吴昌硕先生梅花情结

时间:2013-01-22 04:49点击:
    吴        超                   
       “雪天香海冷烟云,也有疏枝伤夕曛。我在紫梅溪上住,梅花情性识三分。”这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现存世作品中最早的一幅梅花册页上所题的诗句。这张出自于昌硕先生三十六岁时的墨梅作品是他赠于妻弟施振甫的。诗中的紫梅溪,即安吉梅溪,地近昌硕故里鄣吴村,以盛产紫梅(又称铁骨红)而得名。昌硕先生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也就是梅溪,尤其在天寒地冻的季节,梅溪的铁骨红迎风冒雪在山野中怒放,如云若霞,给幼年的吴昌硕铭以深刻印象。直至晚年,我们还可从他的画情诗意中看到昌硕大师对家乡铁骨红的思念: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林。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园涉颇成趣。叹息饥驱人,揖尔出门去。
    铁骨冰肌历岁寒,一枝香倚海天宽,和羹心事无人识,只作寻常草木看。
    昌硕先生一生酷爱梅花。他的画坛生涯也是从学画梅而始,纵观他的艺术人生也正是时时在梅花精神的鼓午下,勃勃而生。观之画,画的最多的是梅花。赏之诗,颂之最多的也是梅花,他一生始终对梅情有独钟。直至终年,寝地也选在有香雪海之誉的赏梅胜景之地-超山,在梅花的怀抱中,与之天长地久。
    早在他二十二岁随父迁家至安城新居,就辟屋外荒地为芜园。芜园墙边有一枝老梅,横卧过墙,树身古苔鳞斑,自然造化如渴龙饮溪之状。为不使老梅孤寂,年青的吴昌硕在耕读之余,化了数年时间于乡间荒山野岭中选了三十六株形态各异的野梅移植园中。从此他朝夕与梅为伴,以梅作友,无论喜怒哀乐,幸宠失意之事均倾诉于梅。历数载春夏秋冬,对梅纵观细察,常为梅之性,梅之韵而倾倒,由此直追梅之势,梅之神,梅之气,梅之魂。久蓄胸中,郁勃待发,故而暇时对梅写照,以寄己情。由于先生早年与老梅野梅为伴,故自他笔下而出的梅花,不落前人画梅孤傲清逸与世无争的旧意。昌硕先至笔底的墨梅如瘦虬强蛟,直刺青天。“墨池飞霹雳,黑龙挂天外”。他所作红梅也是劲枝繁花,艳如赤城霞。“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同样,昌硕先生诗中的出现的梅花既不是前隐士笔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也不是前文人骚客诗中的“色如虚色白,香似玉人清。”昌硕先生崇尚的是山间野梅铁虬屈曲,缟衣翩翩,“霞高势逐蛟虬舞,本大力驱山石徙。”其诗中的梅花更是“…古怪奇崛,不受剪缚,别具一种天然自得之趣”之野梅。空山梅树老横枝,入骨清香举世稀,得意忘言闭门处,墨池冰破冻虬飞。”“古雪埋秋藤,日久化梅树。空山颇不无,见者果何处?梦踏菖蒲潭,拾级仰元尘。烟云沸虚窦,蛟虬舞当路。脚底莓苔石,一往一却步。野鹤惊人来,叫得寒天曙”。由此而见,昌硕先生喜欢的是野间自立,与世争强又不受剪缚,迎雪怒放的山野之梅,而不是植于庭园,凭人修剪而故作姿态之家梅。“寒香风吹下东碧,山虚水深绝人迹,石壁矗天迥千尺,梅花一枝和雪白。和羹调鼎非救饥,置身高处犹待时,冰心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
    昌硕先生早年十分贫穷,然酷爱共艺术的他,在略计温饱之余,即进取艺事,他二十六岁起就开始了其几度远离家乡,外出寻师访友的艺事生涯。他结识了不少当时的鉴赏家,书画金石家和诗人,他也为其中不少人画梅题诗。香禅居士潘瘦羊,当时著名的金石考订家,也是昌硕先生挚友之一,此公好学,喜游,不屑进取仕事,以考订金石自娱,昌硕先生在他处学得不少金石考证知识。昌硕先生当时收藏的金石拓片上,有相当一部份都留下了瘦羊先生所题的考据。昌硕先生四十四岁那年春初,瘦羊先生自江苏邓尉山香雪海观梅回来,昌硕先生前去登门探望,瘦羊设宴款待,举觞畅饮。席间,瘦羊谈起了香雪海的梅花,并出示了自己在赏梅有感后所作的长古诗,并向吴昌硕提出求索梅花图一幅。当时已略有醉意的吴昌硕闻梅触景生情,故园的老梅,芜园的三十多株姿态各异的野梅,顿现脑海之中。故当瘦羊提出索画时,情绪激动的吴昌硕再也按捺不住如欲喷若涌的思梅之情,趁醉索墨,将思乡思梅之情集凝毫端,一挥而成。顿时,一枝如蛟似虬的墨梅顿绽纸上,其老干如铁铸,繁花似碎玉,势如冲天蛟龙,欲破纸而飞。画罢兴犹未尽,当即题款作长古一首,直令当时在侧观者拍案叫绝。此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1887年,虽然我们无缘见到当时令人瞠目结舌之情景。但昌硕先生题《为香禅画梅》跋与诗将昔时昔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之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